串门
visit friends
张健 选择这样生活,自由设计与远行

UL0A9262副本.jpg


设计师张健选择与友人们择近而居。家在杭州滨盛路的天寓小区,他是梵几杭州客厅主理人老梅多年的好友,更是杭州“植系亲属”群友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。一群都热爱植物的友人们自称为“植系亲属”,他们彼此间的故事里也总有道不完的温暖,因为同样热爱户外远行,自驾游历,一群人也在一次又一次的集体出行中共渡艰难,结下了坚不可摧的情谊。

张健从事平面设计多年,后转战空间设计,将循环的概念贯彻于设计,用顺势而为的手法将空间置构出巧妙之气,经典的空间设计作品不胜枚举,从杭州精品民宿的先驱「蜜桃小院」,到让人向往不已的「山舍」酒店、「虚谷」酒店、「喜舍」精品酒店,还有「蜜桃咖啡」、「金桃餐厅」、「31间」、「黑桃餐厅」以及近期完成的「MILL7」酒吧、「草宿」精品民宿,张健均是主创之一。


UL0A9330.jpg

UL0A9514.jpg

IMG_1254(1).jpg


每一个空间都没有过度用力的手笔,尊重着空间本身的特质,亦如我们拜访的张健的家,从公共区域到室内空间,灯具、家具、家居物什的选择都是那般简洁,线条洗练又富含质感。张健一家四口的生活动线也低调地融合在空间设计之中。张健钟爱老旧物件,他喜欢老木家具上的包浆,所以家中不乏家居相关的经典收藏。

在杭州天气阴氲的季节,我们随着古奇一起来到张健家串门。进门的开间就透出户外爱好者的不拘泥,悬挂于墙的自行车与复古工业感的家居并未产生视觉悬殊,这里中式厨房和开放式厨房同时存在,二楼也有着超大的投影空间,一切都源于家人的生活喜好及习惯。在二楼沏一壶茶闲叙,话各自生活感悟,我们感受到他与家人间细水绵长的感情、与友人间无需多言的默契,和远行带给他的开阔眼界与珍贵记忆,更深感谦逊平和总是他谈吐间流露而出的气质


UL0A9378.jpg

UL0A9382.jpg



/      梵几    x     张健     /

UL0A9509.jpg

UL0A9426.jpg


余沁:你是从平面设计转到空间设计,聊聊你的工作经历。


张健:以前只是帮品牌客户做平面视觉设计,慢慢发现其实和店铺设计很接近,有共通的地方。如果是服装品牌,那么终端店铺其实跟平面设计是有关联的,一些符号化的复制,视觉元素的重现。刚好有个客户说要不你帮我试试做空间,做出来后他觉得挺不错的,我就开始尝试打包做设计,慢慢别的客户来找我,但我还是以平面为主,顺带做空间设计,不会很过于强调,后来做着做着发现空间设计还是挺有趣的。主要是因为它快嘛,比如做整套平面设计有可能会花半年时间,客户过段时间觉得还得修改,毕竟是纸面的。空间就不一样,租下一个商铺要付租金,必须效率很高很快做出来,客户会更注重。所以我就慢慢偏向于做室内了,这样转过来也是无心插柳,顺其自然的事情。而且我经常也会去留意,看到一些好看的店铺很好看就不想走了,无论是什么类型和风格。


老梅:最主要因为比较能赚到钱吧。(笑)说真的我一直觉得你对空间很有敏锐直觉,我们以前要租场地都会让张健先看看,每次设计他提议分割空间的方式,我都觉得出其不意又很巧妙。


UL0A9289.jpg

UL0A9307.jpg

UL0A9596.jpg


古奇:那你开始做室内设计之后,店铺和家装设计你都会接吗?能否聊聊你的团队设计执行的过程。


张健:家装我是几乎不接的,除非特别喜欢我的调性和感觉的客户。但做了一些民宿后,慢慢找我的人也多了。有客人去住了觉得喜欢这种调性,一定要找我做,如果设计费合理,沟通上感觉与自己契合的就可以接。因为店铺和家装做起来很不同,家装的客人总是想法比较多,设计执行会比较痛苦。团队里我是主创,现在有两个不错的助手。一般先开碰头会讨论大概方向,会后分开找灵感,过两天再碰一次,分享各自手上的资料,找准一个方向后就朝此发力。大部分以我的思路为主,有时候他们也会提出一些不错的想法,就把那些想法放大。现场执行以他们为主,我只要阶段性地去抓几个关键的点,有些重要的点我必须得去盯着。


UL0A9608.jpg

3.jpg


余沁:你认为你的空间设计是有风格的吗?你有比较欣赏的空间设计师吗?


张健:我觉得没有风格的界定,我只是在做一个整理,尽量把设计的手段隐蔽掉,我的观念就是不要去强化设计。像我自己这个房子最终还是靠软装,软装是最主要的,我设计的基础它只不过是格局,在格局里可以放很多东西。还有就是满足生活习惯上的设计,比如我喜欢看电影,家里就安排设计一个放映空间,比如楼下的中厨,原来是一个卫生间,将它改造了一下。因为我家里人多嘛,我妈来照看孩子烧菜很频繁,油烟比较大,所以还是需要一个单独的中厨。不然会像我以前的老房子,书柜上会积油。还有就是有孩子的家东西会比较多,所以会设计大容量的储物空间,现在家里的大部分东西会被收纳在卧室的衣柜里。在商业空间设计上也一样,比如「31间」就是和创园里的31号厂房,老厂房人字形的房梁有一种气场,就是里面的东西打动了我们,当时就是瞬间决定要租下来的,后来基本是利用原建筑的一些东西做了顺势的设计。我比较欣赏日本设计师山本贵志,他很喜欢用回收的、旧的材料,可能是你认为是废物的材料去做设计,这就跟我想法一致,我觉得空间设计不一定要用高级的材料,就用朴实的或者回收的材料也能做出来。就像MILL7酒吧,我用酒吧里废弃的酒瓶做了一个主题,做了一些装饰、灯、洗手液瓶等等的设计。废物利用又环保又能做出不错的效果,关键看你怎么整理和表现。我也挺喜欢大卫·奇普菲尔德,手段极简、干脆,不凹造型,两种理念结合应该蛮有意思。



UL0A9362.jpg

0E5A7189.jpg

UL0A9567.jpg


古奇:「虚谷」31间我去住了,能感觉到你对国内外的设计型酒店体验非常多,以及你在酒店方面设计的经验丰富,「虚谷」在细节上做得很到位,比如马桶、淋浴倒水槽,再介绍一下其中别的一些细节设计。


张健:「虚谷」二楼的格局蛮有意思的,我利用了建筑格局本身的条件,比如斜坡。房子面宽不到4米,觉得有点挤,刚好有个斜坡的位置可以安排一个阁楼,把床安排在之上,格局就比较有意思了,变成一个体验感比较强的空间。我还在墙上做了模块化处理,比如音响、衣架、镜子、电视机都可以挂上去且随时可以安装,几乎每个房间都有,不过梵几房没有,那间是老梅布置的,我就只刷了硅藻泥,把卫生间规划好。酒店里灯具基本都是个人藏品,连牙刷这类耗品具备一定品质,梵几房最开始牙刷和杯子都是老梅她们去无印良品买的。比较有意思的主意是让每个朋友认领一个房间来布置。我也是装修到后期,突然有一天想到,园区里的家居品牌可以利用起来。像老梅用梵几的家具布置,就产生一些互动,这就很有趣。


UL0A9416.jpg

0E5A7207.jpg
UL0A9546.jpg


古奇:是,而且以后梵几出了新品还可以重新更换布置,确实有趣。我觉得你的生活方式特别好。聊聊你是如何安排旅行时间?自驾出去其实条件挺艰苦的,西藏为什么去了很多次还想再去?也说说西藏越野开车技术的难点。


张健:一年有3-4个月在旅行,这是固定的。自驾游一次就要接近一个月时间,上次去大北线就整整一个月。去西藏感觉会上瘾,就好像是一种信仰,过了一两年就想再去,风景很特别,我认为西藏是世上最美的地方。我觉得吃苦其实也挺开心的。在大北线路途上,我印象最深最开心的晚上是我们没地方住,后来找到一个村庄,却没有像样的客栈,就想住茶馆。当时有人发微信朋友圈,得知刚好谁有一个朋友在那边做学校建设,有一个工地的住宿点,有5张床,给5位女士住,5位男士就睡地铺,那个晚上我是很开心的。第二开心的是在海拔3-4千米处,车子开到一个地方,前方塌方过不去,只能就地扎营。把车顶打开,当时其实很累,但还是很开心,那晚也印象深刻,唯独在自驾旅行路上能带给人这种经历和体验。在西藏开车主要还是人的判断能力。很多人去西藏轮胎会废掉好多个,因为开太快了,还有选择的路线不好,要选相对平坦的地方,速度慢一些,有些人赶路太疯狂连续开3小时轮胎会受不了,我们总是开开停停,拍拍照,喝点咖啡。节奏慢一些好。所以带队的人是很重要的,一般都是我带队,一有美景的地方就会停下来。


UL0A9312.jpg

UL0A9309.jpg


古奇:我最早看到你的作品是在杂志上,那时候毕业没多久,「蜜桃小院」让我印象很深,没想到有一天会面对面坐着聊天。我们的共同点很多,比如把喜欢的事变成经营,我也在尝试平衡工作和生活,但还是觉得有点忍辱负重,我希望每个阶段梵几都有一个跨越,不能停滞不前,停滞就是后退。常常会想到了怎样一个年纪之后,到那时我再换一个状态生活,现在基本还是很累的,会期待以后而不那么享受现在,虽然也有平衡,但终究还是为品牌操心太多。你觉得喜欢和经营两者之间会矛盾吗?


张健:不会,其实你可以尝试放手。喜欢的事转换成经营只要能解决管理就不成问题,关键人要选对,我们一伙人大家都不计较,各自做好各自的部分且充分的信任。这可能跟性格有关,我认为当下和以后都一样,我每年都会定好很多旅行计划,这个事情一定更重要,其他事情没那么重要。不过我有时候也挺累的,比如做项目方案挺难想的,很痛苦,但往往很痛苦的时候就离成功不远了,因为就在那个节点会冒出来一个比较好的东西,每次都是这样。


UL0A9563.jpg

0E5A7215.jpg

UL0A9575.jpg


古奇:那你与伙伴之间都是怎么磨合的?


张健:就是通过旅行啊,碰到困难时相互之间的支持就让人结下一种情谊,达成一种信任。每个人可以充当的角色不一样,不同角色搭配形成团队。


古奇:觉得自己还有未实现的理想吗?


张健:有,如果可以只为自己做设计就最好了,如果是为别人做设计约束会比较多。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尽可能做自己,杭州设计公司很多,我们算比较独立的,不太爱参与设计师活动,只管自己,不太过问别人,我也没有发展计划。就希望做更多好玩的空间,没有约束。比如31间,我其实就像画画一样,边做边调整,这里不对要调一下,有可能昨天定下来是黑色,今天就变白色,下次又可能变成黑色。MILL7酒吧因为就在家楼下,每天都去看一下,做一下调整,这样盯出来的空间最终效果才会跟自己的审美契合。商业空间有种带脚镣跳舞的感觉,做自己的空间设计会更自由、更有趣。


0E5A7176.jpg
0E5A7180.jpg


PROFILE



张健:杭州观堂室内设计总监,是「蜜桃小院」、「金桃餐厅」、「蜜桃咖啡」、「31间」、「虚谷」、「MILL7」的空间设计主创兼经营合伙人,不得不提这些合伙经营的空间背后常常有着有趣又感人的故事,比如「MILL7」酒吧是张健及其6个好友在西藏自驾之旅归回之后,常常忆起有星空与篝火的夜晚和那瓶惊艳了时光的威士忌,想要有个离家不远的聚会之处,与最好的朋友喝最好的酒,这些想法催生了「MILL7」,亦如“植系亲属”共同经营的「31间」、「虚谷」,总少不了友人间的故事。张健主创空间设计作品还有「山舍」、「喜舍」、「黑桃餐厅」、「草宿」。




采访:古奇、老梅、余沁
图:meiwen
文字整理:余沁



p31184544.jpg


特别栏目
special feature
400-641-6399
客服部 service@fnji.com
市场部 marketing@fnj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