串门
visit friends
古奇和墨白 生活美学的捕捉者

IMG_7902.jpg


古奇和墨白的家位于昌平一处安静的民居内,三层的格局被处女座的古奇有序划分,但因着满密的收藏似乎又透着并不规矩、自由的气息。一入门便是通往客厅的通道,上楼第三层是卧室,而二层是复合型功能的空间,涵盖了大部分起居动线,会客、办公、用餐,这里也是画家身份的墨白在家创作时使用的空间,各种画具整齐收纳在工作台上。


IMG_7894.jpg


画作也自然是居室里悦目的点缀,亦如双鱼座墨白的气质,灵动而自在。各式的柜子除了收纳放置也少不了展示藏品、器物的功用,然而比各种物什更跃于眼目的是古奇悉心照料的各种植物,与两人养的猫狗宠物们一样让家频添生气。


IMG_8208副本.jpg
IMG_7918.jpg


地下一层由于外部露出的构造采光充足,落地窗户贯穿两层空间,这里被古奇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养植,旁边一张老木工作桌便是他在家时的工作区,各种勾画的家具线稿和工具摆放昭示出古奇处女座性格里的克制,整个家居摆放多而不乱,每一处角落都能捕捉住生活美学的气息。


IMG_8012.jpg


/      梵几    x     田园李格     /

IMG_8027.jpg

IMG_8111.jpg


余沁:听说你们正在计划搬家,总共搬了几次家?
古奇:目前我跟墨白一起搬了五次家,正在计划的是第六次,单算我自己的话,搬家接近三十次。
余沁:似乎你们搬家有越搬越往郊外的趋势,为什么?
古奇:是的,对于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大,会从房子的性价比考虑。现在住郊外也习惯了,不会太堵车。
李格:以前的家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养大株的植物吧?
古奇:没有的。其实每次搬家设计室内布局的时候都有留出种植物的区域,但我从来没养过,只有墨白之前养过一些小多肉。前年年底我开始给梵几的空间采购植物,自己也开始养,去年才算真正种植。当发现自己能养活它们就颠覆了以前的想法,以前老认为自己是植物杀手。这给了我一种领悟,千万别给自己轻易下某个定义。比如定义自己不可能养活植物,或者定义自己不能设计出一个赚钱的店,这个确实是我前几年的想法。我以前有给几个人设计过店铺,都不是太赚钱,但现在想来,这必须有学习过程。现在已经开始把店铺设计拿捏成商业和设计感平衡的状态,甚至我还和别人合作出了一个售卖植物的空间,就是方家胡同的COOPER & LOOPER,是植物、古董家具、杂货的集成店,这些历程让我开始认为不要在自己的某种认识上定格住。


IMG_8070.jpg
1468476924225778副本.jpg


余沁:向你学习,我就喜欢定义自己“无论养动物还是植物,最后发现只有自己坚强地活了下来。”所以不敢轻易养生物。
古奇:这些东西是需要学习和观察的。
田园:你家这通风好,应该对植物也比较好。
古奇:对,观察知道了什么环境下能养,下次再找房子,再设计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到,环境、光线是否合适,植物有的喜阳有的喜阴,应该怎么布置它们。

田园:似乎你现在比以前更忙了,感觉却更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。

古奇:这几年一直都有思考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。到目前,做了五年品牌和企业,同时也兼顾家具设计。每周有两天就是不停地开会,都是触及企业方方面面完全不同的会议,脑子不停跳转,回到家之后已经瘫软无力,因为头脑上的劳动是特别辛苦的。我以前周末在家没事干就躺着,但是其实这样更累。后来我就找一些体力活干,比如做皮具,让人可以很专注,但是它还是做设计,没有跳脱脑力劳动。后来我发现种植物特别好,很放松。我还租了一个乡下的院子,一到周末,去打理各种植物,这样比较接近单纯的体力劳动,身体虽然会很累,但每当看到成果,植物不断在生长,还能新芽移植, 会特别有成就感,回家还能睡个好觉。院子有一千平米,还能把狗带去,看到它们拼命奔跑撒欢也会很开心。


IMG_8169.jpg
IMG_8057.jpg

IMG_8019.jpg


墨白:仿佛回到小时候的感觉。
古奇:现在很多东西都在找从前的感觉。到院子里干一天活,晚上拿个凳子乘凉,这就是小时候的感觉,特别舒服。小时候的记忆是能看见星星和月亮映在地上黯淡的光,现在都少有了,随处都是城市灯光。
余沁:古奇创作的灵感来源有哪些?
古奇:刚开始我做设计多少会受别人的创作启发,特别是看到别人做的很酷自己也很喜欢的设计,后来发现这样瓶颈很大。现在我的创作部分源于我缺什么东西。我之所以不断地搬家,也是为了触发我对于新空间的设计欲望。如果安逸了就特别难在设计上有突破。有时会发掘别的方式,比如去旅行,或者是观察别人的生活,民间的设计也能刺激我,还有自然界当中动物和植物的一些姿态和结构会使我产生一些灵感。但对于我来说,我缺的才是我最想做的。


IMG_8007.jpg

李格: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你先接触的是哪一个?
古奇:同时。第一次的设计实践是自己在厦门开的咖啡馆叫抽屉,处女座总是希望可控的范围要完整,一起接手才能保证品质。
田园:归根结底就是对于空间的设计,家具在空间里是比重比较大的。
古奇:我认为在中国,如果民众审美提高的话某种意义上说是简单的家居设计,是不需要室内设计师的,设计师只是帮你把想法变成施工图的人。我去国外旅行的时候住bnb,在新西兰,我唯一画下来的两个平面图就是入住的bnb。我习惯带着卷尺,遇到好的空间就把平面图画下来,把它的布局记下来。做室内设计会让我排布空间带着习惯性,这是一种瓶颈,所以要多学习别人好的布局。我一般都是住设计型酒店才会去刻意记住户型,而在新西兰的两个bnb让我印象深刻,都是房主自己住的房子,特别好。我有跟房主聊天,问他们有没有请设计师主笔,回答说这都是自己的设计,设计师只是帮忙实现一些想法。我觉得这会是中国未来的家居走向。这也是我选择做品牌的原因,我只要提供客户一种选择,而不是由我帮客户做所有的选择。我做室内设计时习惯于掌控所有的东西,傻瓜式的服务,装修完成后客户只要看房就行了,但这就不像是他的房子而像是我的。如果客户有足够的品味,就自己做空间设计,挑选一些家具,可能有梵几也可能有其它品牌,你做出来的家就是你的。现在已经有趋势了,这几年微博、豆瓣、APP上已经出现很多,大家的房子都越来越好看,有些自己设计的我觉得比我设计的好。


IMG_7897.jpg
IMG_7898.jpg


余沁:梵几经历了五年的发展历程,觉得做品牌最困扰的方面?
古奇:我习惯做“理性的”、“有规划的”、“能看到未来的”、“能制定目标去做的”事,但是做品牌是会有很多你无法预料的情况。虽然我已经计划了很多,目前梵几也基本按照我的计划在走。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正是我头几年就已经规划好的,实际的实施让我遇到了太多始料未及。最大的困扰就是关于“人生的目标”。像我,肯定愿意做一件最随性的事,“任性地做设计”,想玩就玩,不看人脸色,这是我最想做的事。但是做品牌企业这个不现实,做企业需要在经营管理上面面俱到,各样的事务都要明白,要变成了一个全能的人。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?我追求的到底是几亿的营业额、做中国最好卖的家具,还是我要做最好的设计师,还是要享受生活?这些一定会矛盾。现在我基本想通了,前两年我还想自己怎么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个做企业的人,而不是一个设计师。我知道一些设计师前辈,做了十年,企业做到几亿营业额,但基本上也都不做设计了,都是让下面的总监做设计。他就成为整个品牌的掌控者,因为品牌的事情太多了。但我有点不妥协,我一定要做设计。如果让我选一个,我可能会选做设计不选做企业。到现在我还在坚持两边,店铺的室内设计、家具设计、品牌的策划和走向都是我在掌控,这是非常痛苦、跟自己过不去的一件事。如果要放弃一边,我希望变成单纯的设计师,希望我的设计能在这个品牌中始终存在,无论品牌持续现状还是扩张,我的设计终究会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,这个是我最大的目标和动力。15年来讲这些困惑已经不算事了,因为我已经思考地相对清楚了,但接下来又会有另外的困惑出现。



IMG_7917.jpg
IMG_7968.jpg


余沁:梵几不仅仅只是在卖家具,现在也有自己的杂货品牌“生野安室”、梵几咖啡馆,也有自己的自媒体栏目,近期还做了梵几艺术展,15年的家具新品还达成了跨界合作,品牌也正在完善自己的电商体系,为什么在品牌上做了这么多的延伸?
古奇:当中有很多因素,最主要是因为目前我是品牌里最重要的一台机器,这台机器如何运转,我要去反思。如果我报废了这个品牌也报废。设计师一定会有瓶颈,经营品牌也是。你看我们喜欢的很多从前的品牌到某个时间段就消失了,比如诺基亚、华丰方便面这些,现在都没有了,它们为什么不能成为百年老牌呢?因为存在着企业思维老龄化问题。所以我做品牌的时候会考虑到思维老龄化的问题,如果我自己没有更多的动力、不断地刺激自己,大家只会看到一个陈旧的梵几。当我在做杂货品牌和艺术展的时候,自己的角色会发生转变。比如因为杂货品牌接触各领域的手工艺人、设计师,因为艺术展接触各类的艺术家,这时候我要作经理人的角色,要帮助他们考虑作品商业化的问题。再比如因为梵几自媒体栏目有机会跟各行各业的创作者对话,因为家具新品的跨界合作不断思考作品商业化的最佳形式。在这些过程中,我自身也会受到大家灵感碰撞的影响而有所收获。可以说,一方面是为品牌发展考虑,梵几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的品牌而不仅仅只卖家具。另一方面,也是更重要的一点,我需要把自己变得更有动力和灵感,而不是把自己框死在一个范围内。


IMG_7947.jpg

IMG_7954.jpg


李格:之前梵几艺术展有过墨白的国画展,梵几国子监客厅“边蓝”展是墨白的第几次画展?
墨白:国子监是第一次个展,以前有在艺术联展中展出“着华服的鸟”系列。这次的系列叫“边蓝”,筹备了很长时间。
余沁:画展的名字叫“边蓝”,有什么典故吗?
墨白:只是因为我喜欢蓝色,但不是纯蓝色,而是纯色的墨晕开往外,在边缘的颜色有的偏紫、有的偏绿、有的混杂了橘色会有点偏灰,我喜欢那样的灰蓝色,所以叫“边蓝”。
余沁:这个系列画了多久,创作的原点在哪?
墨白:大概两年吧。以前是画花鸟,没怎么接触过山水。最开始看到一张很好看的照片就画了下来,有杂志就选中那幅要登载,虽然当时“着华服的鸟”是我比较完整的系列,但是他们却选了这幅山水,那时起我就把这个系列延续下来。
田园:从画花鸟到山水有什么心境的变化?
墨白:两种心境完全不一样。“着华服的鸟”这一系列是需要很多编造和想象的部分,它们都是虚构的,全部是我对于这个形象的期待,期待它是戴项链的、穿军装的……“边蓝”系列则会更具象一点,这样画起来其实更困难,因为要考虑每幅的变化。“着华服的鸟”每幅鸟换不同的衣服会容易看起来很不同,“边蓝”的山水比较难画出不同,要画出微妙耐看的变化,这样自己画着也不会烦。


IMG_8077.jpg
IMG_8000.jpg


李格:你的灵感来源是?
墨白:旅行。途经看到的山、水,但是意象并没有局限,主题也并不是“山水”而是“蓝色”,有山,有水,有浪,还有泳池,还有树林里的小鹿所处的空间透出一点蓝色。
余沁:目前除了这个系列,还有创作别的题材吗?
墨白:有啊,比如古奇在摆弄仙人掌,我在一边没事就拿起笔画些植物,我喜欢偏向自然的题材。不过我下一个主题最想画的是我去希腊时开始的一个系列。在希腊旅行的时候,我原本是想画一些当地的自然景观,当时也住在海边,带去了很多画材在身边,却恰遇天气非常糟糕,很少出门。之前有在希腊二手市场买了很多旧照片,室外下着雨,我就开始画旧照片,画完觉得很有意思,第二个星期又去买了一些旧照片回来,想把它画成一个系列。


IMG_8094.jpg
IMG_8278.jpg


余沁:今后在创作上会有全新的尝试吗?
墨白:当然会,受古奇跨界尝试的影响多多少少也想尝试新的东西。我打算尝试纸质浮雕,还想造一些特别的纸,尝试纸经过火烧之类的形成一些特别的肌理,想尝试跟传统不一样但又不脱离传统的东西。
李格:看到你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画材。
墨白:每到不同的地方就会逛美术馆、书店、画材店,看各种各样的展,从各式各样的画册和画材中甄选收集自己喜欢的。
余沁:你们家里也摆着“边蓝”系列的画作。
古奇:是非卖品,被我预订了。(笑)


IMG_8129-s.jpg

IMG_8227.jpg


墨白:有时候画了自己都特别喜欢的画会很舍不得卖,基本就是画得不好拿不出手,画得好又舍不得卖。
余沁:当人们提高了审美,又真正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后所付出的时间和心血之后,才能真正明白这些艺术品的价值。其实梵几艺术展正在做一个好的呈现,展售的都是很美的作品且售卖价格也是大众能消费得起的。
古奇:从家居装饰角度看,艺术品一定是比盗版或印刷品作为家装饰物更好的选择。以前接触过一些艺术品收藏领域,国内很多人会因为升值空间来选择是否要购买艺术品,但是买了之后也不会欣赏,就放在库房里。我现在启动梵几艺术展,希望能够给艺术家和创作者一些良性的支持,也希望大家能够可以在这里遇到有美感又能买得起的艺术品,并且透过展览将艺术品置于梵几客厅,让观者联想它们在家里的样子。渐渐大家会知道,艺术品的直观美感比它的升值空间更值得被关注。


IMG_8241.jpg

IMG_8129-s副本.jpg



PROFILE



串门, 梵几IMG_8353副本.jpg

高古奇:设计师,独立家具品牌“梵几”创始人,处女座。北方长大,南方求学,搬过二十几次家,过程中不断尝试改变空间及家具设计。于2010年成立了“梵几”,“梵几”意为“安静的家具”也作“平凡的家具”,希望是自然的融合在生活当中的家具。未来中国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美学一直是古奇和“梵几”探索的方向。

墨白:画家,双鱼座。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,现居于中国北京和日本伊豆。从旅行的采撷、生活的知会中汲取创作的灵感。曾在多场艺术展中展出绘画作品,联展展出系列画作有“着华服的鸟”,于2015年9月在北京举办个展“边蓝”、2016年6月在杭州举办个展“半山伏线”。




采访:余沁、田园、李格


图:凹老师(惟简摄影


文字整理:余沁




p31184544.jpg



特别栏目
special feature
400-641-6399
客服部 service@fnji.com
市场部 marketing@fnj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