串门
visit friends
酿造相 洞察行迹,不念瞬息

5月的第一天,我们走访了老朋友“酿”的新工作室,位于顺义一处安静民居内,清幽而别致。虽然工作室不大,但在弦子和秋荣的悉心打理下,即便是工业风格基调的装修,也因随处可见且精挑细选的摆件与植物透出温馨的气息。他们原有的空间格局上根据工作室的需要划定了功能分区:会客区、会议室、餐厅、办公区、剪辑室、放映室、还有一个铺满绿草的露天庭院……弦子总是一贯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到访的人,随性自在的性情仿佛让空气也带着一分活耀灵动。这里是他们的办公环境,踏入工作室的门,仿佛自身也置于他们所呈现的那些美好影像之中。秋荣和弦子,一直在向着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前行,这一路,随着经历不断累积和各种不期而遇的人与事,“酿”逐渐成型。



梵几 x



梵几:能否解释一下的含义以及你们的理念不念瞬息


弦子:其实就是一个时间的记录者,在日常连续之上,记录不复重现的过程,不论是记录城市、人、事物,或是企业品牌,酿希望记录每一个留不住的瞬间,但更不止于瞬间,更是持续长久的记录与积累。

最早我在做独立视频的时候,传播很快,迅速地就有很多单子找到我,很忙碌,但是却把自己掏空了,只是每天做片子,重复做同样的事情,对我来说没有意义,并不是我想要的,所以那时候我选择离开,去德国进修。当看到好朋友杜克给我们写的slogan “不念瞬息,我们觉得非常有共鸣:不念就是不在意不念瞬息就是不在意一瞬间的事物与气息,这也解释了的含义,符合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,也是我们心境的体现。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长长久久的积累,不要去在意,也不止步于一时一刻的得失和短暂的爆发,我就是想要做纪录片,包括给品牌做纪录,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纪录一个品牌,酿真的有可能是陪伴品牌走过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的。


梵几:弦子当时去德国进修是什么专业?


弦子:就是电影,和秋荣也是那时在欧洲旅行时认识的。其实暂时离开去进修是因为并不喜欢当时自己的生活状态,想要去改变。我记得那个时候很多人说的文艺青年啊、不靠谱没有脚的鸟,都是在形容我,可能都没有想到现在我这么靠谱嘛(笑)。虽然我是比较自由自在,不喜欢拘束的人,但心里还是会希望能有可以依赖的对象存在,当时我自己有很强烈的感觉,觉得做工作室、做生意,并不是我那段时间人生的主要目标,也隐隐觉得那个时候会认识什么人,结束一个飘着的状态,稳定下来,成家了之后再立业,和我爱的人一起去做一个事业。



弦子:秋荣一直是一个特别稳的人,所以当时当他遇见我之后,虽然有些心动和喜欢,但是也不敢追我,因为那个时候我的状态在谁看来都是不稳定的,没有工作,也在外面飘着。

秋荣:因为第一次看到她的样子是一张黑白照片,就觉得这个女孩给人很干净的感觉,特别打动人,从眼神中能感受到是一个很纯粹的人,这是很少见的。


弦子:秋荣做所有的事情都会考量,包括现在我们拍片子,所以有时拍片的时候他不在我就觉得没有安全感,因为我是属于冲动型的人,看到好看的素材有时候就会忘记其他,会一直拍,不会去计划或者在意一些视频影像衔接的要素,比较感性、缺少故事连贯性。而他就不是,会做好一切我缺失的部分。他的人生也都是计划好的,一步一步该干什么,比如毕业的时候要拍一部作品,毕业后要去什么样的公司工作,都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来的,也都做到了,不像我总是跳来跳去。

秋荣:我高中的时候在中国美院附中,那时候我们白天画画,周末学校里的电教员会在很大的一个阶梯教室里放电影,一人花两块钱就可以看两部电影,所以从那时候开始,我就对影像比较着迷,慢慢就开始积累,后来在钱塘江边正好看到有剧组拍戏,摄影师拿着摄像机的感觉很棒,当时大概就决定未来要走影像这条路,于是就去考了北影。



梵几:一般印象中,画画的人都还挺艺术家范儿的,秋荣有没有想过要做自己的艺术作品?


秋荣:其实我对做不做艺术家这件事没有特别去区别开来,艺术家在我看来只是一个称谓而已,没有特别去追求这件事情。我更希望的是去做自己喜欢的、有趣的事情,自己的生活不会被别人打搅,不为别人的喜好所累,做回自己是最重要的,头衔并不重要。


梵几:感觉你们工作和生活上都挺互补,能否说说各自的优势?


弦子:他是学院派有自己的体系。他们北影有一种注重团队协作的氛围,导演、灯光、化妆、表演等各个院系会配合出一部作品,所以他的团队协作能力很强,但是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就弱一些,有时候就觉得让别人做很麻烦,还不如自己亲手做,可是活儿永远是自己在做、在累,工作室初期规模也大不起来。但是施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就比我广,他可以接手一些更大型的项目,我呢算是比较灵活,出现问题立马想办法解决,也不是科班出身嘛,什么都自己琢磨,就连我的调色系统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,凭着感觉走,所有编导的环节都可以自己倒腾。

秋荣:但她的优势就是拍摄执行很灵活,有灵气,也很有领悟力。



梵几:你们最近在忙什么,在拍些什么类型的片子?


秋荣:这段时间我们主要以纪录片为主,比如有《mini创造力20》,是目前工作室正在进行的一部长期项目,目前已经历时一年半,辗转世界各国15个城市,还有其他一些品牌的纪录片和形象片。

弦子:还有林依轮的《创食计》,这类属于常规的栏目短片,但其实也是记录食物制作过程的纪录短片集。

梵几:作为一档美食节目,感觉《创食计》的制片风格还是和你们一贯的风格比较接近,他们是怎么找到你们的?


秋荣:当时林依轮的经纪人在网络上看到我们的作品,就找过来了。

弦子:我们基本会引导客户往我们的风格走。慢慢他们也会发现找我们其实很划算,我们会提供更多可能性。我们自己也在不断进步,尝试跳脱原有的东西,在前期沟通就会给他们很多意见,包括参与他们的厨房装修、器皿选购,慢慢营造出趋向我们的风格又较之前有所突破的作品。

梵几:一般客户给你们的创作空间大吗?


弦子:我们客户给我们的空间其实挺大,因为几乎都是通过网络看到我们的作品找过来,都属于对我们的风格比较认可和了解的。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也会坚持我们对片子的标准,这其实并不容易。其实和认同的客户合作,他们反而能给我们更多。我们现在通过拍片子,接触到了更多有意思的人和他们的生活,这些从另一方面也在影响和激励着我们,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创作风格。





梵几:未来的发展将以纪录片为主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?


秋荣:纪录片会跟你有关系,我认为故事片看完就好像只是做了一场梦,但从纪录片当中会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,了解当下的社会和正在改变的群体,总在不断翻新,这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。


弦子:比如很多人得益于互联网,能够将自己的喜好做成事业,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都记录下来,可以给更多的人鼓励和借鉴。就像《mini创造力20》讲的就是原创品牌及创业者们的故事,我们也从中看到中国目前经济结构的变化,备受鼓舞。我们做的接近商业纪录片,在纪录片基础上提取品牌形象,不仅是纪录片也是品牌形象片,却不像常规意义宣传片只拍空洞的表面。不断发掘人的故事将会是纪录片最动人的地方,基本跟每个品牌接触都会遇到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,然后被我们挖掘记录下来,这样就不仅仅只是平淡记录过程,提炼出起承转合、高潮低落就有了可观赏性。


秋荣:有主题地从纷繁复杂的事件当中提炼要素之间的联系组合成片,其实这更有难度。拍摄故事性的纪录片,很考验导演和摄影师临场反应能力,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观察生活的能力。


梵几:似乎工作室是近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,也新搬了办公室,说说前后的变化,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许?

弦子:以前我们比较像家庭小作坊式的运作,场地和规模都不大。起初也觉得挺好的,好像日本的手艺人守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到老,规模也不必扩充。随着发现和找到我们合作的品牌越来越多,才意识到除了做出好的作品也需要给他们好的服务体验。

秋荣:虽然我们的规模在扩大,但是我们执行上没有特别公司化运营,基本希望回归团队协作,不必太刻板给人冰冷的感受,对每一个客户都以诚相待,这也是我们作为纪录者的诚意。



PROFILE

酿影像工作室以制作纪录片、微电影、品牌广告、企业宣传片为主。曾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和品牌合作:澳大利亚旅游局、西班牙国家电视台、宝马MINI汽车、VOGUE杂志和《KINFOLK四季》杂志等,他们也是梵几四季品牌宣传片的制作团队。

网站:www.niangfilm.com



采访:古奇、朱晗
摄影:chenchen
文字整理:朱晗、余沁


特别栏目
special feature
400-641-6399
客服部 service@fnji.com
市场部 marketing@fnj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