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在木材料上作画, 聊一聊是怎么开始的?为什么会选择木 ?
一开始只是因为木本比纸本坚硬,加上真的爱木,于是就把木本变成了纸本的替身, 后来木本的魅力太大让我忘了替身这回事。当把木板变成一个全新的承载媒介开始, 我就被一路惊艳过来。它的清透,质朴,微微发光的细纹,还有因水而深浅的线条都特别吸引我 。
之前听你说过“今天毁了一幅很好的画”, 让我联想到是不是在木材料上创作比在画纸上不可控?另外想知道在纸上作画与在木上作画的不同?
这个问题像是突然介入了我的孤独时光。木上作画跟纸本是完完全全不同的。木的不可控性相当大,而且几乎不可逆,它的特性令我惊喜也令我头疼。我画画的地方似乎也是实验室,因为要考虑木面的本色,所以架上摆满了各种变化不大的颜色,每一次要开始一种新的颜色和新的技法之前,都需要多次的尝试,或惊喜或满意或失望。
在一些你的作品当中, 看见很多纯色的创作, 尤其是深蓝或暗黑, 这对你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吗?
少量的色彩让我觉得舒适,不是不想表达,而是在缓缓地、慢慢地述说,不急切, 也不想热闹,我想这是一种丰富的安静吧。深蓝或暗黑或许是因为跟夜相处的比较多,或者说夜比白天明亮,更让我看得清楚。比如窗外渐渐安静下来,那就是夜来 了,在这个时候我才是向往窗外的,而它所拥有的颜色就是黑色和深蓝。

“老屾” 是你在创作时使用的名字吗?这个名字从何而来?“屾”里面有两个“山”,是因为和“山”有什么特别的情结吗?
对于“屾”这个字很私心,第一次见到这个字就被它美到想要独吞,所以特别乐意用这个字来作为自己的代号,我一直都很爱山,无论是外婆家后那座常年幽静绿意的青山,还是高海拔无植被带着白色雪线的灰色石山,各种各种,山占据了我太多的灵感来源。
在艺术品中, 极简抽象的作品, 有的人会很喜欢,有的人会说看不懂,不知道你对于这个是怎么去看待呢?或者是你是否希望你的作品能够传递哪些讯息?
抽象是穿梭于形象现象与意识感受之间的,是情感的见面,所以不懂也是常有之事,毕竟作品是很个人化的东西。作者和观众其实是一个角色,是相互的,遇到共鸣的人当然会开心,遇到感动的人会欣慰,遇到不懂的人会觉得可惜,但如果你问我,我会给你解释,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,能试着去了解,或者说去尝试一种新的思考和观看方式。
为什么选择去罗马留学?在去罗马之前在做什么?到达罗马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?有人说罗马的艺术氛围之浓郁、给人的视觉刺激之强烈,甚至会让人走在博物馆或街道上时感到头昏目眩。
来罗马留学前还是做了好一番理性的思考,其实我是个不太有规划的人,高中是一名理科生,那时一心想要成为建筑师,不过画画作为爱好一直从小学伴随着我,来罗马前以为自己是来学室内设计的,跟建筑离不了多远,哈哈,总之感觉所有事情都奋力的把晕晕的我推到现在的这条路上,特别感谢。
第一次来罗马时我还住在锡耶纳,到罗马觉得挺不可思议的,比如你坐着公交车就路过斗兽场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