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据估计,中子星的一次碰撞,能够形成足有300个地球重量的黄金。这些宇宙火焰的‘余烬’,被撒入广袤无垠的宇宙,其中一部分在46亿年前与地球凝为一体。它们又被开采锻铸,成为人类手中的金币,颈上的项链。”
——引力波事件GW170817
VOL.05
PERIODIC TABLE OF THE ELEMENTS
元素丨梵几×王笑恒
我们所生活的世界,物质丰盈充满变化,而这千万种形态的本源仅是一百余种元素。梵几邀请青年导演王笑恒为艺术橱窗项目FNJI-ART STAGE设计了第五期主题橱窗「元素」,展现于梵几三里屯太古里店中。此次橱窗用元素单质架构起了一个微型的自然体系,期望向来往行人展示构造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位 — 元素,在周期变化中感受元素的微观与宏观。
纯粹的白色空间中,黑色简单且富有秩序地重复着,哑光漆黑展架还原元素周期表结构,120枚方形格子单纯地展示着每种元素的真实状态,无一相同:硫是如奶油般淡黄色的块状晶体,钒带金属光泽闪着蓝绿的光,稀有气体在特斯拉线圈通电时被激发发光……橱窗于秩序中包含变化,如自然界般,有着规则下的律动与丰沛。
Q&A
梵几×王笑恒
梵几:此次橱窗装置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?
王笑恒:装置的设计灵感来自一条偶然看到的新闻和一张电子乐专辑。去年八月LIGO和VIRGO探测到引力波,确定了中子星并合是宇宙中超铁元素的起源,当我读到天文学家浪漫的想象,比如“中子星碰撞后产生的超重元素,被撒入广袤无垠的宇宙,其中一部分在46亿年前与地球凝为一体…”我觉得特别有趣。刚好听到一张专辑Re:Works,是电子乐DJ对知名古典乐的改编,其中重新编排的巴赫《Prelude and Fugue in C Major, BWV 846: Prelude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,这首C大调前奏曲本身自带一种数学的美感与周期的律动,而相较原版,电子乐版将旋律隐藏在雾霾一样的音色中,逐渐清晰,更有在混沌中找寻秩序的感觉。
这使我自然联想到了宇宙大爆炸后元素逐一诞生的画面,以及后续元素所呈现出的规则与规律,也就是元素周期表。如果给宏大的元素周期表做配乐,最合适的恐怕就是这首C大调前奏曲。我想把元素单质按照元素周期表的规律陈列出来,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,从1号元素氢到后来的元素,逐一展现,再为它拍一部短片配上C大调前奏曲,也就有了开篇的33秒宣传视频。
梵几:橱窗中单纯地展示每种元素,没有附加复杂装饰,可以感受到你在尽可能减少人为的主观干涉,请谈谈选择这种表现方式的原因,以及希望给观众带来怎样的体验。
王笑恒:虽然我们的物质世界这么复杂,但构成它的元素,算下来也就周期表上一百多种,我想让观众安静观赏眼前三米长的架子。对,就是这些元素,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全部,可以说观众面前的架子,除了情感,全世界都在里面了。元素这个思想其实很久远,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国外哲学,都把元素看作是抽象的、原始精神的表现形式,比如中国的五行理论,但化学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生动的展现,这个装置以周期表式的陈列,希望能让观众在晶体与人工晶体、金属与非金属、固态、气态、液态之中,感受构造物质世界之源吧。
梵几:在展示的众多元素中,你最喜欢哪一种元素,为什么?
王笑恒:其实你看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命名,每个元素似乎都有一个人间故事,命名的故事很多,但我觉得元素是天上来的,所以我不太喜欢那些用于纪念而以人名命名的元素。我最喜欢24号元素铬,拉丁文意是“颜色”,铬的各种价态都有非常丰富的色彩,英文名称也是根据希腊字chroma(颜色)命名为chromium。做这样一个元素周期表装置,也是希望观众可以站在周期表前,于科学法则内,感受元素的微观一面和周期表呈现出的宏观一面,进而更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。